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龙虎大师app下载 > 新闻动态 > 视说新语丨《哪吒2》票房数字的滚动是对文化话语权的投票
视说新语丨《哪吒2》票房数字的滚动是对文化话语权的投票

发布日期:2025-04-16 19:24    点击次数:111

  “预售总票房突破2000万”“票房6天破40亿,进入中国影史前十”“突破60亿元 ,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打破好莱坞影片垄断,进入全球票房前63名”“票房超80亿元,暂列全球票房榜第39名”“进军全球票房前28名”……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从预售到放映,从不断打破纪录到海外一票难求,每次票房数据的变动,都备受关注。一般来讲,票房是一部影片的市场反馈,影响的多是投资方、制作方、发行方、电影院线等多个利益方,在观众层面则是对于影片好不好看的直接反馈,但在《哪吒2》上,公众却对票房表现出空前重视,究竟为什么?

  票房数字里的社会情绪镜像和价值观认同

  公众对票房的热情,往往投射着更深层的集体心理诉求,映照着时代的精神图景。在传统的神话故事中,哪吒的形象有“剔骨还父”的古典悲情,也有敢于挑战东海龙王、守护人间安宁的灵动。但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哪吒被贴上“魔丸”的标签,天生反骨,“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这些情绪观点的输出,极致贴近当下年轻人的精神状态。

  而对于打破成见和标签束缚的主题,也在对传统神话故事的创新性演绎中贯穿整部电影。除了对哪吒形象的颠覆,影片还打破了正反派的定义,角色呈现出多面性和复杂性。在以往封神题材的影视作品中,一直被视作反派的申公豹,却让观众狠狠共情。出身便是妖,不管怎样勤奋上进,却因家族背景和外界对身份的偏见,也只是仙家的“边角料”,但他却能在一片混沌中守住底线,当陈唐关被屠城时,他独战三龙,保全李靖夫妇。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在充满偏见的社会里,保持本心比获得认同更重要。

  相反的,代表正统力量的无量天尊,在影片中却体现了“阴暗”的一面。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了拒绝容貌焦虑,心态积极的石矶娘娘。认真干饭却被砸了饭碗的土拨鼠,看到了当代代际关系在哪吒父母、敖丙和申公豹父亲身上的投射。

  不管是对角色的重塑,还是对亲情与友情、责任与担当、成长与自我认同的传达,总能引发不同群体的共鸣和思考。当观众通过口口相传或者“二刷”“三刷”推高票房时,实则是在为认同的价值观投票。

  从“仰视”到“平视” 中国故事找到连接全球观众的语法

  中国观众对国产动画票房的执着,早已超越对一部电影的支持,而是转化为丈量文化自信的标尺。1998年,迪士尼推出的《花木兰》,将中国元素与好莱坞式的内容结合,赚足了世界影迷的眼球,证明好莱坞电影嫁接中国元素,有一定的市场。10年后,美国梦工厂陆续推出《功夫熊猫》系列,在全球票房取得了非凡成绩。对于好莱坞改编中国IP的票房奇迹,我们充满了复杂情绪,既惊叹于他们的创作力,又遗憾于对本土故事的失语。当《哪吒2》在全球市场与迪士尼、梦工厂的作品同台竞技并取得好成绩时,这是中国文化从“被讲述”到“主动输出”的转折。

  IMDb(全球知名电影数据库和在线影评平台)稳定在8.2分左右,烂番茄新鲜度89%。当《哪吒2》在海外未播先火,预售出现疯狂抢购,影院紧急加场,留学生自发“组团”跨国追影时,我们看到,在好莱坞大片统治全球院线数十年后,《哪吒2》的票房成绩正在试探世界文化权力的重新分配,这不仅是与全球市场话语权的博弈,也是中国动画能否真正突破文化折扣,实现“陌生市场的共情”的探索。《哪吒2》能否在全球范围继续创造神话当然值得关注。

  当我们谈论《哪吒2》的票房时,真正关注的从来不是数字本身,而是它能否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升级的里程碑。如果成功,它将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新范式,证明非西方中心叙事同样可以征服全球市场,进而推动更多中国IP参与国际竞争。如果不及预期,则提醒从业者冷静审视短板,为下一次突围积蓄力量。

  从《大闹天宫》到《哪吒2》,中国动画用了60年时间,试图在票房数字中寻找自己的历史坐标。当我们为《哪吒2》的票房屏息凝神时,实则是见证一个古老文明如何用现代语言重新定义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这是从“解释文明”到“共情文明”的过程。《哪吒2》的票房数字最终会冷却,但那些曾经滚动的数字记录了一个时代文化觉醒的温度。(海报新闻编辑 朱肖明)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